>
一是强化财政法治宣传教育。认真制定财政“七五”普法规划,加强《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经法规的宣传,推进财政监督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资产管理、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优化内部监督流程,实现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相结合的内部监督常态工作机制,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内部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动态监管、通力协作”的大监督格局。
二是强化财政监督队伍建设。通过各种培训,不断提升财政干部素质。充分发挥社会第三方机构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优势,通过购买服务,选择一些业务素质高、职业作风好的人员参与到财政监督检查工作中,调动社会中介机构力量参与财政监督工作的积极性。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的各种专项检查,形成上下联动、重大检查上下一盘棋格局。加强与纪检、审计等部门的配合,建立和完善长效协作机制,对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线索,建立和完善移送制度,强化财政监督职能,提升财政监督效果。
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方式。运用财政大平台、“双随机一公开”、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重点检查与专项检查等方法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建立动态的财政监督机制,提升财政监督服务财政中心工作的职能作用。对财政运行情况进行实时分析,查找运行过程的重大风险点和重大问题,及早预警,及时纠正。
四是强化财政监督成果运用。面向社会全面公开财政监督检查结果,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大财政监督检查结果的整改落实力度。加强股室内部协作,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成果跟踪落实和成果运用机制,通过将财政监督结果与预算编制、资金分配、资金下达等挂钩机制,形成对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对财政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的单位的强力制约。确保国家财税政策和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昭化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